【管宁割席翻译】“管宁割席”是一个出自《世说新语》的典故,讲述的是东汉时期两位好友管宁与华歆之间的友情因价值观不同而破裂的故事。这个故事常被用来比喻朋友之间因志趣不合而分道扬镳。
一、故事总结
管宁与华歆原本是好朋友,两人一起读书、生活。一次,他们在园中锄地时,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华歆立刻捡起金子,而管宁则视若无睹,继续耕作。后来,他们一起坐在席子上读书,有官员经过,华歆起身观看,而管宁则依旧专心读书。此后,管宁认为华歆不是自己的知己,于是割断了两人共坐的席子,表示不再与他为友。
这个故事强调了一个人的品德和志向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古人对“志同道合”的重视。
二、翻译与解析
原文 | 翻译 | 解析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地。 |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地。 | 描述两人共同劳动的情景。 |
见地有片金,管宁视之如瓦石,不取;华歆拾而掷去。 | 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当作瓦石一样,不去拿;华歆却捡起来又扔掉。 | 显示两人对待财富的态度不同。 |
后又共坐,有乘轩冕过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观之。 | 后来两人又一起坐着,有乘坐华丽车马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去看。 | 表现两人对权势的态度差异。 |
宁割席而坐曰:“子非吾友也。” | 管宁于是割断席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 表达管宁对华歆的失望与决裂。 |
三、启示与意义
“管宁割席”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评判,更是一种对交友标准的思考。它告诉我们:
- 志同道合是维持友谊的重要基础;
- 价值观一致才能长久相处;
- 人品与操守远比外在的物质或地位更重要。
四、总结
“管宁割席”是一个寓意深刻的古代故事,通过管宁与华歆的对比,展现了古人对于友情、品德和人生追求的深刻理解。它提醒我们,在选择朋友时,应注重对方的内在品质,而非表面的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