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琵琶作胡语指的是谁】“千载琵琶作胡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写道:“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句话描绘的是汉代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故事。那么,“千载琵琶作胡语”到底指的是谁呢?下面我们通过与表格的形式来详细解析。
一、
“千载琵琶作胡语”这一诗句,是杜甫对王昭君命运的感慨。王昭君是西汉时期的宫女,因和亲远嫁匈奴,成为汉匈和平的象征。她在异国他乡,弹奏琵琶,唱着带有北方民族特色的曲调,表达了她的思乡之情和对故土的眷恋。
“作胡语”指的是她所演奏的音乐和语言带有匈奴(胡)的特色,而“千载”则强调了她的故事流传千年,感人至深。因此,这句诗实际上是在说:王昭君在异域用琵琶演奏胡地的乐曲,表达内心的哀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第三首 |
原文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意思 | 千年之后,琵琶仍奏着胡地的曲调,曲中充满了深深的怨恨。 |
指的是谁 | 王昭君 |
背景 | 王昭君是西汉宫女,因和亲远嫁匈奴,成为汉匈和平的象征。 |
“胡语”含义 | 指匈奴(胡人)的语言或音乐风格,体现异域文化。 |
“琵琶”作用 | 琵琶是王昭君在异乡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也象征她的身份与命运。 |
诗人情感 | 杜甫借此表达对王昭君悲剧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 |
三、结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个关于历史、文化与个人命运交织的故事。王昭君作为一位女性,在历史的洪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的琵琶声穿越千年,至今仍在诉说着那段遥远而动人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