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的简介】夏侯惇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将领,以勇猛忠诚著称,是曹操的得力干将之一。他出身名门,早年便追随曹操,参与多次关键战役,为曹魏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的事迹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均有记载,虽然正史与小说中的形象略有不同,但其忠勇的形象深入人心。
一、
夏侯惇(150年-220年),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武将,也是曹操的族弟,自幼随曹操征战四方,屡建奇功。他性格刚烈,作战勇猛,曾因战伤失明,但仍不改其忠心。他在官渡之战中立下大功,后被封为征南将军、左将军等职,死后追谥为“愍”,并受到后世敬仰。
二、人物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夏侯惇 |
字 | 元让 |
出生年份 | 150年 |
去世年份 | 220年 |
籍贯 |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
身份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
与曹操关系 | 族弟 |
主要战绩 | 官渡之战、讨伐吕布、袁绍等 |
特点 | 勇猛、忠诚、有胆识 |
代表事件 | 右眼被箭射中,拔矢啖睛 |
官职 | 征南将军、左将军 |
追谥 | 愍 |
历史评价 | 忠勇之士,曹魏重要支柱 |
三、历史与文学形象对比
在《三国志》中,夏侯惇是一个较为真实的武将形象,注重实际战功,性格刚直。而在《三国演义》中,他的形象被进一步艺术加工,尤其是“拔矢啖睛”的情节,使其更加传奇化,成为忠勇的象征。
总的来说,夏侯惇不仅是三国时代一位重要的军事将领,更是忠义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