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翻译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一、
“班超投笔从戎”是出自《后汉书·班超传》的一个著名历史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名将班超放弃文职工作,投身军旅、建功立业的壮举。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班超个人的志向与抱负,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国家责任的担当精神。
本篇文章将提供“班超投笔从戎”的文言文原文和现代汉语翻译,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展示,便于理解与学习。
二、文言文原文与现代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子也。 | 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徐县县令班彪的儿子。 |
少有大志,不修细节,常以张骞、傅介子之节为志。 | 他年少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不拘小节,常常以张骞、傅介子的气节为榜样。 |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养母。 | 家境贫穷,常常替官府抄书来养活母亲。 |
久之,叹曰:“大丈夫处世,当效张骞、傅介子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 久了之后,他感叹道:“大丈夫生活在世上,应当像张骞、傅介子那样在异域立功,怎么能一辈子只做抄书的工作呢?” |
于是弃其业,投笔而叹曰:“大丈夫若不能立功于边塞,亦当效死于沙场!” | 于是他放弃了抄书的工作,扔掉笔叹息说:“大丈夫如果不能在边塞立功,也应该死在战场上!” |
遂往西域,以功封定远侯。 | 后来他前往西域,因功被封为定远侯。 |
三、总结
“班超投笔从戎”是一个极具激励意义的历史故事,它展现了一个人如何在平凡中追求伟大,如何在困境中坚持理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也启发我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要有勇气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与价值。
文言文的学习不仅是语言的积累,更是文化的传承。通过原文与翻译的对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涵,增强文化底蕴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需进一步探讨班超的生平事迹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阅读《后汉书·班超传》或其他相关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