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关击柝的含义是】“抱关击柝”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社会的基层管理与治安制度。该词字面意思为“抱着门闩、敲打梆子”,常用来形容在边关或城门处值守、负责守夜、巡逻等低级官吏或差役的工作。这一成语不仅描述了具体的职业行为,也隐含了对这些基层人员辛劳与默默奉献的尊重。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抱关击柝 |
拼音 | bào guān jī tuò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夫抱关击柝,皆有职事。” |
含义 | 原指守门、巡夜的小吏工作,后引申为从事低微职务的人。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基层工作人员或低级官吏,带有谦逊或自嘲意味。 |
近义词 | 抱瓮灌园、守门卒、小吏 |
反义词 | 高官显爵、权贵大臣 |
二、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抱关击柝”最早出现在汉代文献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基层官员的重视。在古代,城门、关口是国家防御和交通的重要节点,负责守卫的人员虽地位不高,但职责重大。他们不仅要防止外敌入侵,还要维护城内秩序,因此被称为“抱关击柝者”。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代表那些默默无闻却不可或缺的基层劳动者。在文学作品中,它也常被用来表达对平凡劳动者的敬意,以及对社会分工多样性的认可。
三、现代应用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抱关击柝”虽然不再作为正式职务名称使用,但它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
- 每个岗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 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
- 尊重每一位劳动者,是文明社会应有的态度。
此外,在文学、影视作品中,这一成语也常被引用,以增强对人物身份和处境的刻画,使故事更具真实感和历史厚重感。
四、总结
“抱关击柝”的本义是指守门、巡夜的小吏工作,后来引申为对基层工作者的称呼。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对社会分工与劳动价值的一种肯定。通过了解这一成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社会的运行机制,并从中获得对当代社会的思考与启发。
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成语或历史典故,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