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缕的意思是什么】“不绝如缕”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声音、气息、事物等持续不断,但又非常微弱,仿佛随时可能中断。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一种紧张、脆弱或延续不断的状况。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绝如缕 |
拼音 | bù jué rú lǚ |
出处 | 《汉书·西域传》:“其声不绝如缕。” |
释义 | 形容声音、气息、事物等连续不断,但极其微弱,似断非断。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写声音、情感、状态等的持续与脆弱。 |
近义词 | 声音微弱、若隐若现、断断续续 |
反义词 | 突然中断、戛然而止、戛然而息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声音 | 深夜里,远处传来不绝如缕的笛声,令人心生凄凉。 |
描述情感 | 他心中对过去的回忆不绝如缕,难以释怀。 |
描述状态 | 战争结束后,国家的经济恢复工作不绝如缕,步履维艰。 |
三、常见误用提醒
1. 误用为“不断”:
“不绝如缕”强调的是“微弱而不断”,而不是“频繁”或“持续不断”。不能用来形容大量、频繁发生的事物。
2. 误用于积极情境:
该成语多带有“脆弱、紧张”的意味,通常用于描述困境、危机或细微的情感波动,不宜用于正面、积极的场景。
四、总结
“不绝如缕”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表达一种微弱却持续的状态。理解其含义并正确使用,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美感。在写作中适当运用,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