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的简介】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郊,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它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被誉为“释源”和“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白马寺不仅见证了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承载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
一、白马寺简介总结
白马寺建于东汉时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建立的寺庙之一。因当时驮送佛经的白马而得名。历经千年风雨,白马寺多次重建与修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风格。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古代佛像、碑刻、经卷等。白马寺不仅是宗教圣地,也是重要的文化遗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
二、白马寺概况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地理位置 | 河南省洛阳市东郊,伊河畔 |
建立时间 | 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
命名由来 | 因驮送佛经的白马而得名 |
历史地位 | 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佛教传入中国的起点 |
文化意义 | “释源”、“祖庭”,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
建筑风格 | 主要为明清时期建筑,保留传统寺庙格局 |
重要文物 | 包括古佛像、碑刻、经卷、壁画等,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游客数量 | 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是洛阳重要的旅游景点 |
现状 |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定期举办佛教活动 |
三、结语
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源头之一,不仅在宗教上具有深远影响,在历史、艺术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是对佛教信徒还是普通游客而言,白马寺都是一处值得深入了解和参观的文化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