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指的释义】“千夫指”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书·王莽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众人皆指,不独一人。”其字面意思是“一千个人的指责”,引申为“被众人所指责、批评或反对”。在现代汉语中,“千夫指”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行为不当、言论偏颇或立场错误而遭到广泛批评和唾弃。
该成语强调的是舆论的力量和集体意见对个体的影响。它不仅用于描述个人行为受到公众谴责的情况,也可用于讽刺那些因固执己见而引发众怒的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千夫指 |
出处 | 《汉书·王莽传》 |
字面意思 | 一千个人的指责 |
引申意义 | 被众人所指责、批评或反对 |
使用场景 | 描述某人因行为或言论不当而遭广泛批评 |
情感色彩 | 贬义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讽刺或批评有争议的人物或行为 |
补充说明:
“千夫指”与“万人唾”、“众矢之的”等成语意思相近,都强调了个体在舆论压力下的处境。但“千夫指”更侧重于“被众人指责”的过程,而非结果。在文学作品或日常表达中,这一成语常用于强调舆论的强大影响力,提醒人们注意言行举止,避免成为“千夫指”的对象。
总之,“千夫指”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批评,也反映了社会对道德、正义和公共形象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