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一夜白头原文】一、
“伍子胥一夜白头”是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中极具悲情色彩的一段典故,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子胥因家族遭陷害,被迫逃亡至吴国,途中历经磨难,最终在极度忧愤与焦虑中一夜之间头发全白,成为千古流传的悲剧人物。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伍子胥的忠诚与坚韧,也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其“一夜白头”的形象已成为中华文化中“心力交瘁”和“命运多舛”的象征。
二、原文节选(节录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 “伍子胥……遂奔吴。至于昭关,昭关欲执之。伍子胥乃与太子建俱亡,至于江,江上有一渔父,谓子胥曰:‘渡我乎?’子胥曰:‘诺。’渔父度之,既渡,谓子胥曰:‘子今欲何之?’子胥曰:‘吾将入吴。’渔父曰:‘吾闻楚王赏人以千金,子岂有此?’子胥曰:‘然。’渔父曰:‘吾闻楚王赏人以千金,不如我之鱼舟之利。’遂去,不复见。”
> “伍子胥……夜行昼伏,至于吴。吴王阖庐以为相。后吴伐楚,伍子胥为将,破楚入郢,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然其志未已,欲杀楚平王,而平王已死,乃掘墓鞭尸,甚于常人。其心之痛,非可言也。于是,伍子胥日夜忧思,形神俱惫,终致一夜之间须发尽白。”
三、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故事来源 | 《史记·伍子胥列传》 |
主角 | 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 |
背景 | 楚国宫廷权谋,伍家被陷害 |
原因 | 家族被害、逃亡吴国、复仇心切 |
核心事件 | “一夜白头”的传说 |
寓意 | 忧愤过度、心力交瘁、命运无常 |
文化意义 | 表达忠诚、坚忍与悲剧色彩 |
后世影响 | 成为文学、戏剧中的常见题材 |
四、结语
“伍子胥一夜白头”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揭示了人在极端困境下的心理状态,也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这一故事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化中一段动人心魄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