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尽已无擎雨盖全诗是什么意思】一、
“荷尽已无擎雨盖”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这句诗描绘了秋天荷叶凋零、不再有遮蔽雨水的绿伞,象征着夏日的繁华已经过去,万物开始走向萧瑟。整首诗通过描写秋景,表达了对友人刘景文的勉励与赞美,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盛衰变化的感慨。
全诗如下: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美好时光的珍惜。通过荷叶、菊花、橙橘等意象,展现了秋天的独特之美,并寄寓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表格展示
诗句 | 出处 | 作者 | 释义 | 意象分析 | 情感表达 |
荷尽已无擎雨盖 | 《赠刘景文》 | 苏轼 | 荷花凋谢,再没有可以遮雨的绿伞 | 荷叶凋零,象征夏日的结束 | 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菊残犹有傲霜枝 | 同上 | 苏轼 | 菊花虽残,仍有不惧霜寒的枝条 | 菊花坚韧,象征高洁品格 | 表达对朋友的赞美与鼓励 |
一年好景君须记 | 同上 | 苏轼 | 一年中最美的景色你要记住 | 秋天的美景,象征人生佳境 | 鼓励珍惜当下、把握时机 |
最是橙黄橘绿时 | 同上 | 苏轼 | 最美的时节是橙黄橘绿之时 | 橙黄橘绿,描绘秋日丰收景象 | 表达对生活美好时刻的欣赏 |
三、结语
“荷尽已无擎雨盖”不仅是一句描写自然景象的诗句,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友情和时光的深刻思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苏轼将秋天的美与哲理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感受诗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