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苦秦久矣出自何处】“天下苦秦久矣”这句话,是古代中国历史中极具代表性的言论之一,常被用来描述秦朝统治时期百姓的苦难与不满。它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也反映了后世对秦朝暴政的评价。
一、出处来源
“天下苦秦久矣”最早出自《史记·陈涉世家》。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陈胜、吴广起义背景时所引用的一句话。原文如下: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天下苦秦久矣。”
这句话是陈胜在发动起义前对众人所说的话,表达了他对秦朝暴政的不满以及号召人民反抗的决心。
二、历史背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严刑峻法、重税苛役,导致民不聊生。尤其是秦二世继位后,政治腐败、赋税繁重,民间怨声载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天下苦秦久矣”成为了一句广泛流传的民谣式话语,象征着民众对秦朝统治的强烈不满。
三、意义与影响
1. 反映社会矛盾:这句话揭示了秦朝统治下百姓的苦难生活,说明了社会矛盾的积累。
2. 激发反抗情绪:陈胜、吴广正是借助这句话来动员群众,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 后世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引用此语,既是对历史的客观记录,也带有对秦朝暴政的批判意味。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陈涉世家》 |
原文 | “天下苦秦久矣” |
意义 | 反映秦朝暴政下百姓的苦难与不满 |
背景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严刑峻法、赋税沉重 |
影响 | 成为陈胜吴广起义的重要口号,引发大规模反抗 |
后世评价 | 司马迁借此表达对秦朝统治的批评 |
五、结语
“天下苦秦久矣”虽短短数语,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内涵。它不仅是对秦朝暴政的控诉,也是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写照。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以及历史人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